◎ 大學新聞社
一切的開始都有點陰錯陽差,讓大新社莫名其妙的成為這次水災後,深入重災區,實際參與安置工作、協助救災與復原,訪問各地災民的社團。這次深刻的經驗,源於一次三個月前就已經規劃好的農村訪問調查。大約從二十年前開始吧,大新社寒暑假都會下鄉進行訪調。一方面離開封閉而自我感覺良好的台大,一方面深入真實的臺灣。
而在上學期期中,在旗美社大工作的學長林吉洋受邀至社課分享社大在美濃,以及鄰近地區的工作。所以期中考後,社團幹部們就決定今年暑假,約莫八月中全社分成三組,前往美濃、甲仙、內門訪問調查。希望透過實際的工作經驗,體驗在地的農業,並且探索台灣農業的可能。
但事與願違,當全社如火如荼地準備各種資料,連絡在地組織以了解情況,在預計出發的一週前,莫拉克颱風席捲南臺灣,造成近年來最為嚴重的水災災情。當我們與旗美社大再度取得聯繫後,得知當地狀況,社團兩名幹部提前出隊,前往災區判斷是否取消這次社團訪調,或是找到可以協助救災的著力點。
結果先行南下的幹部發現當地迫切需要訪調人力,於是回報給其餘在北部的社員。並且開始探訪旗山、內門一帶的安置狀況,發現撤村到平地的村民,多數被拆散,情況令人擔憂。在8月17日,大新社八人抵達旗美社大,經過社大工作人員的簡報以及事前的簡單分工後,隔日我們分成三組,前往重災區甲仙、六龜以及外圍的安置中心。
經過顛簸驚險的山路,以及暫宿在克難的環境中,大新社的三組人馬就這樣分別進駐了災區。到六龜的黃士庭與廖建瑋,跟救災團體協作,日間共同清理污泥,打掃環境,勞力付出一整天後,到了晚上仍然努力不懈,繼續進行訪問工作。並且參與志工工作會議。甚至隨載運補給的四輪傳動車隊前進寶來,得到許多寶貴且深刻的第一手訪問。在甲仙的鄭天睿、謝碩元與詹惟文則是與這次災情最為慘重的小林村倖存者同住,並且協助小林村自救會草創階段的運作。但是,在小林村這樣被媒體大量曝光的明星災區,也見證了政客與部份慈善團體的作秀性格,深刻感受災難中的現實,同時也採訪了災後農業重建的可能。另外,在災區外圍訪問安置中心的章雅喬與黃淥,發現政府與大型慈善團體粗糙與粗暴的手法,讓災民們不斷遭受二度傷害,甚至有災民難過地抗議:「我們不要在安置中心受人羞辱。」在安置中心的這一組,每天更是開車協助接送志工,讓分散的安置點不同的需要都能很快被看見,並供應其需求。
經過三組歷時一週的訪問與協助,我們看到了災難中民間的力量,面對爆走的環境、面對無能的政府,仍然勇敢與堅強地活下去,這樣為了自己生存而奮鬥的精神,讓我們備受激勵。並且預計今年寒假仍然繼續南下高縣訪問。此外,開學後,社團的黃士庭每個週末,仍然前往六龜幫忙,協助在地人組織與重建。看到草根力量復甦,社區開始動起來,也讓我們對於災後重建保有信心,對於臺灣的民間力量保有信心。
【延伸閱讀】
災民、安置中心、自救會─高雄縣整理匯報
那瑪夏心聲─讓我們在一起
那瑪夏鄉民族村人:我們不要在這裡受人羞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