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6日

追尋真大學、追尋真百大

◎ r1

當我們還在念高中時,大家都想著臺大、臺大、臺大。當我們終於進臺大時,臺大則想著百大、百大、百大。

晚上人潮擁擠的小小福,看見牆上懸掛著「進入百大,齊聲歡慶」的海報,以及旁邊一個瞪著標語發愣的學生,是一幅讓人既好奇卻又無奈的景像。

學校就像一個熱氣球,為了要讓更多人看見,氣球不斷的往上升阿往上升,而我們就像是搭著氣球的乘客,隨著氣球越飄越高的同時,往下看(的話)地上的人們是越來越小,越來越模糊,往上看(的話)則是遮住了視線,望不見外面的天空。

就像是高中反覆寫著一題題精心設計的選擇題只為了得到好成績,但是卻又不知道想要上哪個科系一樣,即便是在歡慶前進百大的同時卻也讓人憂心。在交換學生坐擁優渥補助時,近350位申請清寒獎學金的僑生仍須面對繁冗與有失公平的審核標準(註一)。知名教授雖然受到各國大學邀請,但仍想繼續保留臺大身分而不能如願(註二)。總是建造不起來的人文大樓(註三)和分配逐漸失衡的校園空間(註四)隱約可察覺學校於人文教育與健全大學發展的缺失。或許就像高中老師說的一樣:「就算不知道未來的人生規劃也沒關係,先把大學考好吧!」不過已經暫時進入百大的臺大是否仍要繼續向前衝刺?又是為何而跑?畢竟即使飛的再高,沒有目標的氣球始終僅能隨風飄盪。

即使已經上了大學,一方面很高興可以考上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第一學府,另一方面對未來卻還是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只好在臺大那矮矮的圍牆裡築起一座座高高的塔。活大禮堂的各種之夜已經令人眼花撩亂,抽中的學伴卻不知道到底是哪個科系。加簽時幾張條碼就可以讓知識份子變成猛獸,滿滿的車架永遠必須多一個位子。學生代表們的席次未能過半(註五),福利部與學生會對校方的聲音依舊微弱(註六)。還有減少的服務社團出團率(註七)以及對政治議題的冷感(註八)。若是未來出了社會以後有人問甚麼才是臺大人的特色?大學出眾的考試成績和各自獨立生長的椰子樹或許會變成我們唯一的回答。

熱氣球飛著飛著,已經飛了快要百年了,可曾有想過將要飛到哪裡去、在哪裡降落呢?可曾有想過甚麼時候才能看見真正的天空?

或許除了風和氣球本身,上面的人也應該要捉緊繩子,選擇氣球要往哪裡去。又或許是選擇在哪個村莊降落,一起去看繁星吧?


【註一】僑生清寒獎學金須審核家中就學人數(清寒僑生助學金審核標準表),申請之橋生不得受理政府之補助、申請後須配合校方活動參予服務(國立台灣大學清寒僑生助學金審查作業須知)。

【註二】以哲學研究與社會運動參與著名之陳鼓應教授,於10/25日校園文化資產詮釋演講課「自由的空氣」公開表示希望可以繼續於臺大擔任研究員並於論文上加註臺大字樣。

【註三】人文大樓建案於民國八十三年開始規劃(人文大樓籌建工程網頁http://liberal.ntu.edu.tw/building/building.htm),至今未能動工。

【註四】目前系所空間坪數/學生數比需求最大為電資學院38%、管院26%、與醫學院21%(2009國立臺灣大學校園規劃計畫圖第一章17頁),而20年來空間增幅最少的是文學院與社會科學院(會計室2008統計年報第66項:1980-2008新建工程樓地板面積)。

【註五】法定學生代表數依學生數不同介於110~120名之間(國立臺灣大學各學系學生代表選舉辦法),98年度學代到目前為止少於48名。

【註六】去年百大維新報告未受校方重視並各建議方案無法落實,今年學生會未獲吸菸區設置提案權(國立臺灣大學戶外吸菸區管理要點)。

【註七】從創校起自2005年起學生服務隊出團數出現衰退目前尚未回到05年之數值(會計室2008統計年報第44項:學生社會服務隊服務地區暨出隊次數統計表)。

【註八】98年度學生會長/學代投票率平均8%(Ptt NTUSC版第2430篇),學生於教學評量中向教授要求勿討論政治議題(Ptt NTUcourse版第17485篇及回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