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台大人,不管你/妳現在是青春活力的大一大二,還是即將變成所謂「老人」的大三大四,可能仍對這遠在南投的校區感到陌生。究竟什麼是台大實驗林呢?它又有什麼樣不為人知的內幕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台大實驗林簡介
台大實驗林,位於南投縣──台灣森林之中心,屬本島最大河川濁水溪之上游集水區,面積約32781公頃,氣候溫潤,動植物豐富,包含兩千五百多種的維管束植物,並保存了相當完整的亞熱帶、暖溫帶、冷溫帶、亞寒帶、及寒帶天然林,為教育研究與保育經營之不可多得的素材。前身為「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台灣演習林」於民國前十年創立。台灣光復後,組織與管轄經營屢經變更,最後於民國38年撥歸台灣大學,而創立了現今的實驗林。設立的主要目的為「教學實習」、「試驗研究」、「示範經營」、「環境保育」,並提供國人一個良好的森林環境,兼具經濟生產、社會公益等多目標經營。
實驗林過去曾以生產木材木料為主要經濟來源,在全盛時期除了能自給自足外,收入更可以上繳政府以盈國庫。而近十餘年來由於林業政策之轉變,使得實驗林的經營方向由工業轉變成為觀光業,最著名的例子像是溪頭自然教育園區、下坪自然教育園區等等。
然而,實驗林外表看似發展蓬勃,背後卻有著不為人知的問題與挑戰。
問題之一、人員編制
實驗林截至目前為止計有159名職員工,共同管理這佔全台將近1%的土地。簡單來說,實驗林的人員編制分成兩種:技術人員與研究人員。前者通過國家考試成為公職人員,處理一般業務;後者則是經學校推派,將重心放在研究,因其不用像學校老師一樣擔負教學工作,研究人員同時必須肩負一般業務工作。然目前實驗林中的研究人員承擔業務量比例普遍過高,本末倒置也造成研究成果不彰及與公職人員角色混淆等問題。
此外,隨著幾次林業政策的業務轉型及考量現行世界潮流,實驗林的政策發展方向從以往純粹的學術研究擴增到示範經營、管理與推廣等面向,但人力編制部分卻未跟上,再加上實驗林的技術人員每年皆有申請高普考及格分發,難以久任,使得人力資源產生斷層。
問題之二、預算不足
承上所述,原以森林生產為自給財源的實驗林自民國77年度開始因政策轉型,伐木的收入逐年降低,但國庫迄未編列正式預算以支持實驗林的運作。目前實驗林以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的遊憩收入為主要財源,但遊客人數受外在天候條件以及社經環境影響很大,如歷經九二一地震;納莉、桃芝颱風等天災衝擊之後,遊客人數遽減,相對減少實驗林的收入。
問題之三、天災蟲害 明天過後?
防疫工作幾乎是台灣每個遊憩區都會面對的困境。地處亞熱帶的台灣,夏秋之際颱風挾其狂風暴雨夷平地表,溽暑的濕氣易生病原害蟲。以往由於人力物力的限制,森林的防疫工作常被忽視,然近年來國際貿易頻繁,大量的進口林產品逐漸增加引入病蟲害的風險於無形;此外,九二一地震過後,地質呈現不穩定狀態,隨時都有可能崩落而形成災害,而實驗林無力自籌天災過後的重建經費,在經費來源不確定的情況下,其正常運作和業務推展空間也將會為之壓縮。
發展策略與未來展望
在大學行政朝法人化[註1]的制度的方向下,實驗林在預算的編列、經費的運用、及人才的任用方面將擁有更大的自主與彈性。而由於技術人員與研究人員的定位不清。未來實驗林將繼續落實「雙軌制」[註2]徵才制度,針對兩個角色採不同的延攬管道與評鑑標準,使研究人員著重於教學與研究的「改善」發展,同時業務量與研究的比例也須重新拿捏,目標是「業務」、「研究」、「推廣」比例分別為3:4:3;而技術人員負責協助教學與研究,配合實驗林轉型。總的來說,建立完整而公平的評鑑制度和釐清職權是未來的重要目標。
在大學行政朝法人化[註1]的制度的方向下,實驗林在預算的編列、經費的運用、及人才的任用方面將擁有更大的自主與彈性。而由於技術人員與研究人員的定位不清。未來實驗林將繼續落實「雙軌制」[註2]徵才制度,針對兩個角色採不同的延攬管道與評鑑標準,使研究人員著重於教學與研究的「改善」發展,同時業務量與研究的比例也須重新拿捏,目標是「業務」、「研究」、「推廣」比例分別為3:4:3;而技術人員負責協助教學與研究,配合實驗林轉型。總的來說,建立完整而公平的評鑑制度和釐清職權是未來的重要目標。
在財政方面,一但實驗林行政法人化,將可以朝政府編列預算補助;木材工廠、餐旅等部分設施委外經營及解說服務、生態旅遊等活動採取使用者付費三個方向調整,以期解決財務困難。
而未來在林地管理及應用上,將會推行林地分級分區制度,將林地區分成自然保護區、國土保安區、森林育樂區及林木經營區,再依照使用類型分成一等生產利用類、次等生產利用類、物產豐富類及國土安全警戒類,對於不同區域類型的林地訂定適合的發展策略,例如:對於國土安全警戒類的林地將可能逐步收歸國有──包括已放領的林地,使林地生態得以恢復。
台大實驗林是台灣最寶貴的森林資源之一,了解它不只是身為台大人對於台大校園的基本認識,更是希望台大人對於台灣生態環境的管理上有更多的想法,用不同領域的角度讓台灣森林變得更加美好!
[註1] 行政機關法人化
「行政法人」係依公法成立之法人的一種,它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行政法人」為合議制的組織:行政法人相較於行政機關最大的不同是「行政法人」大多需設立董(理)事會(負責決策)與監事會(負責審查)。
二、「行政法人」是強調績效與成本的組織:有別於行政機關施政時目標講求公平與正義,但卻無法兼顧效益與成本,而「行政法人」採獨立之運作,透過績效評估之評鑑機制,進而強化經營之成本與效益,提升政府的績效。
三、不再進用公務人員,但原有公務員仍給予保障:行政機關一般受社會詬病,即是採用公務人員制度,對於公務人員之諸多保障與福利,無優勝劣汰之退場機制,而行政法人制度之設計,原則已不再進用公務人員,可以提供較有彈性、依其組織特性需要之人事進用與管理機制,惟為保障原有公務人員之權益,仍必須設計相關制度給予保障。
所以,法人化的意義在於汰舊換新、增進效率,讓組織更具有競爭力。
資料來源<<孫學研究學報第二十一期>>
[註2] 雙軌制 如下圖所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