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懶人報總編輯 郭瑾燁
從一開始希望從學生的角度觀察、評論此次風災中救災過程中政府單位的缺失,以及長久以來臺灣的國土規劃上的盲點,到最後改為先以「純記錄」呈現這份報告書。中間的轉折除了礙於現實面的出刊時間,更是三個校園媒體最後達成的共識:「留下記錄其實是重要的。」
翻開臺大過去的歷史,除了官方版本的時間軸,屬於學生自發性的行動記錄其實都僅寥寥數筆。學生們並非沒有過去、沒有故事,因此當當下的臉孔、話語以及所作所為無法再被後來的我們看清楚,格外令我感到可惜。留下的,未必是所謂「功績」,對我而言更非某種形式的誇耀──而是累積故事。我的確相信,學生不該只是在大學待個四年、七年,離開,然後什麼也不留下,每一個時期若能有故事的紀錄,那麼所謂「歷史」才會更有厚度,而不只是一條不斷拉長的時間軸。
採訪和記錄本身是繁瑣的,但我想也不是完全的平板。口述者與記錄者(或直接第一手撰寫者)在互動的同時,其實已經在進行最初步的反省和回饋。問題和答案不是單線式的來回,往往可以拉出許多條線、延伸,並且與他人的故事作連結、映照,最後成為一張故事的網……要一口氣到達這樣的程度並不容易,但我願意繼續這樣期許。
【特別感謝】這段期間與《懶人報》合作編採的《意識報》與《臺大學生報》,過程難免有些倉促,十分感謝他們的包容。臺大的校園媒體之間往往是獨立運作、出刊,我想這次的經驗是很難得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