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傾盆大雨淋下臺灣。連續數日的大雨,淹沒了許多人的家園與未來,在臺灣歷史上記下沈痛的一筆。政府與民間團體均奮力投入此次水災之救援活動,物資與人力源源不絕投入災區,其中不乏年輕大學生們的參與。大學生們以網路為媒介,發起了物資、捐款、甚至是人力的募集,但是常常會出現雜亂的以及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有鑑於此,以臺灣大學的傅偉哲、黃守達為首的數名學生即時組成了「八八水災援助行動工作小組」,希望能夠藉此整合臺大的救援物資與人力。
8月15日號至8月17號,臺大大學新聞社出隊至高雄旗美社區大學進行災後的協助、訪問及記錄,學生會長傅偉哲、法律學院學生代表黃守達及生農學院學生代表黃怡安同學與之一同南下。期間,各地災情之嚴重讓他們開始思索:作為「學生」,此時此刻能夠為災區做甚麼?
回到臺北後,學生會收到馮燕學務長的信,傳達學校對此次八八水災進行協助的意願。於是傅偉哲、黃守達等數名學生於次日與馮學務長的會議中,簡報說明他們的構想,並取得其支持。8月18日,「八八水災援助行動工作小組」正式成立。

在工作小組成立之前,已有一些臺大學生在網路上招募服務隊,但其間並未能有一統合系統。對此,工作小組設計出「臺大服務隊出隊回報系統」,希望能整理出隊資料,作為校方參考、追蹤和提供援助的資訊,亦能讓各服務隊間有交流、互助的管道。
工作小組亦藉由「八八水災臺大志工報名系統」中時間允許的志工、與社團的合作,了解災區需求跟資源,並在後方盡可能進行資源與人力的配置。同時與臺大部分校園媒體聯絡,希望透過媒體更快速地把消息傳遞出去。另外也和臺大教育學程方面聯繫,對災區之後長遠重建進行討論。
「作為『學生』,此時此刻能夠為災區做甚麼?」當時的問題,在工作小組運作已過了一個多月的今天,漸漸有了答案……負責統籌的黃守達、鄭天睿同學表示,在這段期間發現其實有很多事情沒有人去做,很多事情有不少漏洞,例如缺乏一個物資與人力的需求統整表,造成了許多資源的浪費。學生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例如高雄縣旗美社大一開始缺乏人力,他們便媒合志工到當地協助行政工作。「正因為學生們還年輕,所以更應該去了解當時的狀況,去看整個運作的過程,」他們認為,這不只可以留下見證,也能從這些事情中瞭解許多應該被改變的事情。「不管自己的力量有多麼微薄,至少要知道這些事情,並且讓自己有力量有熱情去改變它們!」
‧圖片提供:張惟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