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識報 李問
八八水災過後,臺大學生會「八八水災援助行動工作小組」所組織的第一梯次救災服務隊,於8月21日至8月23日到達南投縣信義鄉的神木村協助清理家園。神木村是這次八八水災南投縣災情最慘烈的地區之一。水災當晚,環伺神木村的神木溪、愛玉子溪和霍薩溪,三條溪流瞬間化身為兇猛的土石流並襲捲了神木村。
惡水沖毀了神木村的連外道路,更在道路和店家中,留下厚厚一層淤泥。這個玉山山腳下的客家村落,並不是第一次受到天災的折磨。從賀伯颱風到桃芝颱風,從九二一大地震到莫拉克風災,當地人的家園不斷地被摧毀。在這次災難中,村民憑著豐富的經驗成功躲避土石流,村長鍾桂南還運用手電筒將土石流的訊息傳給隔壁的同富村。然而轉身後要面對的,卻是家園的清理和重建。
面對如此龐大的任務,除了向政府和慈善機構尋求協助之外,神木村村長同時也向臺大聯絡。事實上,神木村有一半的土地登記在臺大實驗林名下,長年以來臺大與村民之間也不斷因為土地問題而產生糾紛。接獲訊息後,甫成立不久的台大學生會「八八水災行動援助工作小組」便開始著手將網路志願報名的志工編隊出發。
8月20日召開行前說明會,當天決定由鄭月(人類所)、簡子翔(公衛二)和張文忻(公衛二)擔任小組長。三個小組本規劃的服務內容包括:一、災民安全,如清理淤泥或是清理堰塞湖;二、協助清掃神木村的神木國小和隆華國小;三、產業復健,如協助觀光業、農業的長期發展。參與規劃服務隊的學生會長傅偉哲表示,這個規劃的初衷是出自臺大學生會,希望能與一些災區的村鎮建立長期互動關係。
8月21日服務隊出發南下。服務隊加上教官總共十八人,其中有部分為臺大漁服社的同學。他們下午抵達大同村台大實驗林的和社營區,居住在營區中的小木屋。第一天下午是清理和社營區泥沙多到滿出來的水溝。第二天小組分開工作,一隊協助清理一戶姓林的人家,另外兩個小隊負責「阿婆的店」。第三天則依舊沒有路到神木村,於是中午前便上車回臺大了。(第三天則因神木村的道路尚未打通,只好打道回府。)
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三天的服務中,服務隊遇到許多問題。比方說,神木村有兩個國小,其中神木國小的連外橋樑被霍薩溪給沖毀,學生目前還在依靠流龍;而隆華國小則是位於神木溪旁,在溪水的反覆衝擊之下已經傾斜45度。在國軍還沒將路開通的情況下,第二小組原本的目標(國小校園的清理)便無法如期達成,只好先和其他兩組一起行動。另外,交通方面也是個之前沒有設想過的問題。神木村和同富村有一段距離,而村內的房子也並不是特別集中,因此造成志工交通上的不方便。
隊員的檢討中也提到,對神木村的瞭解不夠深入,以及和當地人的互動不足,導致計畫與行動上不完美。在林家的例子中,小隊員在不知道清理何處的情況下,只能先幫忙清淤泥,之後才有人去跟林先生討論,在林先生的建議下開始清水溝。服務隊於8月23日返回臺北後,臺大學生會召開這次服務隊的檢討與分享會。由於交通上的不方便等因素,第二梯次也跟著取消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