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2日

【十五】The Simple Art of Parody

The Simple Art of Parody:存在於你我之間的瘋狂
◎記者 陳琬涵(社會一)

  你,派樂地了嗎?

  一踏進門口,有著翅膀的甘地就這樣映入眼簾,轉了幾個彎角,奇特風格的自畫像帶著點扭曲在醜化自己、齒縫中還露出了些許蘑菇;餐廳裡坐著身著古羅馬時代服飾的人,卻吃著雞塊?甚至是內急了也需要上廁所的超人和蝙蝠俠就以平常見不到的姿態呈現在眼前,宛如踏進了一個異次元世界而被深深吸引。台北當代藝術館自8月22日起至10月25日止,與樺霖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推出的【派樂地】大展,是由知名策展人胡永芬擔綱策劃,邀集十九組來自亞洲地區的藝術家參與展出,包括:俄國的藍鼻子群體(The Blue Noses Group)、修正版(Revision)、提敏寇與米茲芮荃卡(Tyminko & Mitrichenka);印尼的蘇瓦吉(Agus Suwage)、多諾(Heri Dono)、米斯尼亞迪(I Nyoman Masriadi);日本藝術家西尾康之(Nishio Yasuyuki)、児嶋サコ(Sako Kojima,)、松井若菜(Ernie Matsui);新加坡的黃漢明(Ming Wong);中國的王慶松、楊納;以及台灣的朱駿騰、吳柏樑、陳擎耀、葉怡利、廖堉安、謝牧岐、R.B.T等。

  阿Q精神代表的是即使在困境下也要以戲謔的態度好好活下去,派樂地與此也有一番特殊的異曲同工。「派樂地」(parody)的原始語意,指涉一種特殊的藝術模擬手法,諸如從詩歌、戲劇、美術、音樂…等原有所本之處,歪改出另一套具有諧仿、詼諧、諷刺、搞笑、滑稽、甚至惡搞意味的異類創作。有沒有看過這些東西?偶爾出現在報刊角落的諷刺漫畫,將原本的電影情節搭上精密的配音及搞笑的對白,或者是蒙娜麗莎莫名多出的八字鬍,市井小民心中的怨念、無奈及想法透過嘲諷、流行及玩笑的包裝,影射了社會中令人感到不平衡的事呈現了另一種特色及吸引人的風格──這就是派樂地,也是種每個人心中都藏有的瘋狂,藉以弭平現實生活中的無力感。如同門票上附贈的放屁袋,你有多久沒有好好的笑了呢?

  每個年代在表現自我聲音的方式上各有不同,其實派樂地比起純粹的無厘頭,更多的是內涵的豐富及微妙,看似簡單且令人發笑的作品背後卻隱藏著許多現實面的諷刺。恐龍固然可怕,然而有著人臉、露出微笑而身體依舊是恐龍,這樣有比較溫和嗎?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的情節以在派樂地之下,一齣以其妙的節奏及語言混雜成的新電影「華樣年花」就這樣出現了。派樂地的作品,你可以說這是創意,或是惡搞,甚至很瞎。但這也是種對於社會,不同於直接批評的軟批判--我們利用這種搞笑、幽默且具有創造性的行為反省世界,並接受世界的痛。

  派樂地無所不在,原本就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文化的共同內容,你的一舉一動可能都是派樂地精神的延伸。何不利用個課餘時間來到這個瘋狂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發現更多意想不到的幽默惡搞!


‧參觀資訊:

台北當代藝術館(地址:台北市長安西路 39 號)
 
*捷運:淡水線至中山站下車,沿捷運大街往台北車站方向
    步行約5分鐘,自長安西路3或4號出口乘電梯
 
*公車:216、217、218、220、224、247、260、287、310
等至中山市場站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週一休館)上午十時至下午六時
下午5:30停止售票
 
門  票:一般民眾50元

你可以上台北當代藝術館的網站查詢更多訊息:http://www.mocataipei.org.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