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郭瑾燁 陳琬涵
3月16日於第二行政大樓召開的校車收費說明會,由學生會福利部與總務處事務組共同舉辦;會中主要說明台大校車的運作狀況,以及將來可能的調整班次方案。學生會會長傅偉哲、社會科學院學生會會長陳乙棋、醫學院學生會會長鄭喬峰等三、四十名學生則到場與其討論校車班次更動的方案。
由於在去年(2009)底,校車經費連年透支(每年支出600多萬),因此校長希望「使用者付費」,由總務處事務組向欣欣客運(即目前台大校車的包商)協商討論後,研擬收費草案,引起學生反彈。隨後,由學生會福利部及醫、社科院學生代表發起的「新年新希望,校車不用錢」活動效應之下,在今年(2010)1月9日的校務會議上,由學生會提案:「交通車應免費提供教職員工生使用」;校長最後裁示由行政單位召開座談會,聽取師生意見後再行檢討。從寒假開始,總務處多次與學生代表進行溝通、討論,最後以「學生不收費」為原則,並且在3月11日向學生代表報告調整班次的效益和可能方案,3月16日舉辦說明會公開聽取更多學生意見。說明會中,總務處由事務組林新旺組長說明交通車目前的經費困境以及班次刪減的方案、比較各方案節省的費用等。
傅偉哲與陳乙棋皆表示,他們能夠理解學校在財務上的困難,需要師生共體時艱,然而在經費上卻無透明完整的報表,學生始終不清楚財務壓力的來源。「總務處在校車方面的費用短缺,是不是因為學校需要將費用挪去作其他用途?用途是否能向學生說明?」傅偉哲認為,學校在經費上的制籌高層──「校務基金管理委員會」未能有任何一席學生代表,更是讓學生無法接受突然收費之因。鄭喬峰則提到,不只校車收費一事未能在第一時間讓學生參與實質討論,近兩、三年來,許多新增名目上的收費亦未能有完整說明。
在討論班次刪減方案的過程中,社科院學代周雅薇首先反對R1班次的刪減,認為這將造成需前往總區上第一節課的住宿同學的不便;社科院學代鄭明哲、醫學院學代王康力等人則在R1、R3、R4合併成一班的方案下作可能的調整,希望能顧及到總區與徐州校區兩邊同學的需求。
福利部副部長盧士彧則提到,若減班,並刪除男一舍、水源BOT兩站點,未來在此兩區住宿的同學將騎腳踏車到總區搭車,傅鐘附近的腳踏車位是否能夠負荷多出的車輛數目?減班之後的尖峰時段,是否能夠承擔多出的乘客數目?林財旺答覆,在傅鐘附近的二號館、四號館、文學院有雙向的腳踏車架,未來教學大樓亦可提供800多個位子,應可負荷。
經來回討論後,在場學生代表與總務處達成協議,擬定「R1、R2維持對開現狀」、「微調:7:30前自醫學院發車→傅鐘→社科院→醫學院」、「微調:7:30前自傅鐘發車→社科院→醫學院→傅鐘」等三個方案,由總務處調查各班次的搭車人數、福利部發放問卷調查同學贊成方案,最後再作出結論。中午班次的討論各方則較無歧見。
延伸閱讀:PTT1,NTUSA板,關鍵字搜尋「校車」相關討論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