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

室內樂之夜特寫──臺大交響附團S團

◎ 呂行
  最近台大藝術季正活躍於校園中,其中5/6(四) 台大交響樂團將舉辦本學期的室內樂之夜。台大交響樂團2009年才在世界天文年活動中於自由廣場演出行星組曲,寒假時演出「展覽會之畫」與「蕭邦第一號鋼琴協奏曲」。而台大交響附屬S團正是團員們上學期才組織起來的樂團,繼柴可夫斯基小夜曲之後將在室內樂之夜演出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

  具有雙重意義的S團,從字面上看S就代表String Orchestra,以絃樂團起家的樂團;另外就如同日劇交響情人夢中的S團,一群由學生自創的樂團,一段熱血與追逐音樂的故事。

  學期初,指揮會以「愛樂」名義去邀請團員,而不是用公開招募的方式。所以其實在團裏面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並沒有階級或是服從的關係,而是希望能以樂會友,為音樂而音樂。團員們來自各系所,還有來自德國海德堡的交換學生呢!這次除了台大的學生,還有輔大與師大音樂系的朋友們來協演,讓室內樂之夜更添加交流的色彩。

  S團的練習時間為固定周四,在彼此信任下,雖然沒有密集的集合排練,但幾乎都可以達到指揮要求。因為編制不複雜,相約分部練習也很方便。在職業樂團中,S團以胡乃元老師的TC(Taiwan Connection)絃樂團為標竿,能夠隨時聆聽同伴的聲音,互相信任、包容,就像人與人相處一樣,能夠互相傾聽、為對方著想。

  前陣子實際參觀S團克難的排練,團員們必須在二活的電梯間擺出椅子、譜架,在狹窄的空間中練習,前後被出入口、逃生梯、電梯包圍,不但毫無音響效果可言,而且練習時還會被同層樓的練習者干擾。而音樂會的地點:活大禮堂,也並非專門為音樂演出設計之場地,格局與舞台燈光並不適合表演者。實在很希望學校能提供更優質的藝文環境。

  本次室內樂之夜S團將挑戰令許多樂團卻步的莫札特 交響協奏曲。由於兩位獨奏者一位即將畢業,另一位即將出國交換,這場演出等於是S團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和祝福。在曲目敲定的那一刻,各自的練習就像挖隧道一般,指揮開始帶領樂團從此端挖過去,兩位獨奏則從彼端挖回來,不但考驗技巧與音樂性,也彼此對於音樂的素養與認知亦為關鍵,至於隧道究竟會不會接在一起,室內樂之夜當天大家便知分曉。

  台大雖然沒有音樂系,但是依然有許多音樂高手身藏其中。S團現在與未來的責任莫過於在校園中落實愛樂者的使命,推廣古典音樂,讓同學能感覺到藝術就在生活中,學校教育不一定要培育出職業音樂家,但是一定要培養出高水準的聽眾。已經有許多人試圖從校園著手,希望能教育出未來的聽眾,但是若只是蜻蜓點水式的舉辦講座、音樂會,效果畢竟有限,要如何在校園建立起欣賞音樂、融入音樂的氛圍,才是需要努力的方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