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郭瑾燁
政府宣示第五次江陳會將討論ECFA議題,為促進民間對ECFA的了解與討論,98年12月26日學生會於二活集思會議中心進行「ECFA發/罰到了大學生?」論壇,邀請了包括政府官員、民間智庫、學者、勞工團體等不同立場的各方代表到場,從產業、政策、勞工權益各面向,與同學共同討論。第二天以記者會形式公布小組討論結果,並向政府提出建言。
第一天(12/26)論壇邀請了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碧珍教授及經濟部施顏祥部長簡介ECFA政策,農委會及勞委會官員則強調政府在農產品及勞工的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而台灣智庫陳博志董事長則指出簽訂ECFA後對於台灣的不利影響,應進行公投,政府方有談判籌碼。
下午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台灣勞工陣線理事長孫友聯以及全國勞工聯盟執行長朱維立則均認為政府應對簽訂ECFA後的就業與勞工薪資等問題做出更完整和清楚的解釋,以除人民疑慮。
隔天(12/27)認為與中國「同文同種」,有優勢成為外商進軍中國門戶的臺大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則和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施俊吉對MOU簽訂後對台灣的經濟影響產生辯論。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瞿宛文則指出ECFA的簽訂過程更為重要,人民要有共識作出自己的判斷。台灣企業責任協會執行長曾昭明強調企業社會責任,以YAHOO例子警惕企業不得成為人權侵害者的共謀,最後,臺北大學經濟系教授王塗發則認為ECFA不可能不涉及國家主權的定位,應該要透過公投取得全民共識。
兩日論壇自學生角度關心青年就業、人權等問題,從政治、社會不同面向了解此項議題。從知情、理性、溝通乃至最後的建言發表,與會同學代表認為科系轉型是必需,甚至可安排志工至中國實習;應有完整的本國勞工保障條款避免削價競爭;並且扶植優勢重點產業,讓產業升級也增加競爭力;最後更提出以舉辦公投作為手段,讓資訊更為公開、透明,促進公民討論。
傅偉哲在最後表示,ECFA簽訂與否都與每人息息相關更須承擔其結果,政策的討論、思辨在此時顯得格外重要。這也呼應了開場的台灣猴子與中國貓熊從衝突、冷戰到重新接觸代表兩岸現況行動劇──當雙方越靠越近卻有可能忽略人民的聲音,政府有義務讓官方、學者、民間、學生等產生對話,他希望,這場論壇並非結束而是社會討論的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