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4日

2010世界攝影展

◎記者 房瑞儀 李羽倩

        由荷蘭世界攝影基金會舉辦的世界新聞攝影展(WORLD PRESS PHOTO)5月8日~5月30日在士林紙廠展出。該基金會是位於阿姆斯特丹的非營利組織,為一獨立的國際評審團,為獎勵傑出新聞攝影記者每年舉辦一次全球比賽評選優異作品,主題包括一般新聞、自然生態、當代議題、運動專題、人物肖像、突發新聞、藝術娛樂,其結果再巡迴五大洲展出。除了一年一度的展覽之外,該組織也在各地舉辦教育講座、研討會、工作坊以培養新一代的新聞攝影記者,致力於發展中國家攝影的推廣。

靜謐,發聲──


        每天,我們被各種影像淹沒,開心或憂傷、熱情或冷漠、突出或平實、名人或市井小民,甚有煽動情緒者如戰爭、天災、暴動等,透過攝影一瞬間的定格顯影,這些當下被忠實呈現,只要有一台相機,不管你是誰,都能去記錄這樣的片刻。孟加拉攝影學之父Shahidul Alam曾發表一段講演,講題是:「將力量給予人民」就曾提及「公民記者」的概念,任何非專業的公民其實都有能力以相機去記錄自己的觀點。近幾年盛行的youtube影音分享平台即是一個例子,不少「市井小民」透過分享影音來為自己發聲。Shahidul Alam為使老百姓相信自己能為自己說故事,甚至能為一件公共事務發聲,他將攝影展帶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讓一般人民在露天環境下去傾聽每一張照片傳來的聲音。這同時也是策展的動機之一。照片是事實呈現的一個途徑,或許阻止不了任何事件的發生,它賦予了人們「知」的權力,而任何行動必定建立在「知」的基礎下。

心,思,動──

        「好照片,不僅是一張吸引人的照片,還讓你做深度的思考。」評審一語深刻。觀展當下,除了從攝影者捕捉的角度出發,是否也能從自己的思想延伸、鏈結每張照片其後的故事?今年得獎作品運動專題首獎紀錄自行車名將阿姆斯壯復出的故事──「生命中最深刻的學習,常發生在你最不期然的地方,例如苦難的時刻」;許多作品刻畫戰爭與流血事件,帶給觀者直接而強烈的衝擊,如描述某退役美軍在伊拉克戰事中失去四成腦部的作品,揭示暴力衝突的矛盾與不值;另外還有南美洲與非洲國家毒品交易與犯罪的議題,系列報導中可見當地青少年因為毒品而淪為殺手或妓女、甚至失去性命;世界,瞬息萬變,透過鏡頭,我們的視野跨過了太平洋,嘗試──對那些萬里外正在發生的呼喊聲、抗議聲、槍擊聲──關心與回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